“自治区劳模”全勇的拼搏之路
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广西工匠”……这些听起来就很酷的词条是他的头衔。
“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第一届杰出柳州工匠”和 “区级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他于2022年4月26日斩获的荣誉。
“勇立潮头,敢为人先”是他的座右铭。
他!就是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高技能首席师——全勇。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一周年之际,柳州市将视察当日(4月26日)设立为“柳州企业日”和“柳州工匠日”,以节日的形式向广大企业、企业家、产业工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在这一天的颁奖仪式上,全勇荣获“第一届杰出柳州工匠”称号,由他创立的“全勇技能大师工作室”也被授予自治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并命名为 “全勇创新工作室”。
ONE
匠心筑梦
奋斗圆梦
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需要耐得住寂寞、忍受清贫和日复一日的刻苦钻研。
全勇从事汽车装调工作26年以来,参与了国内第一款自主品牌MPV、广西第一款自主品牌三厢轿车S50及柳汽公司全系列乘用车车型的研发试制装调。
与此同时,他还创立了柳汽乘用车技术中心竞品室。他硕果累累——
完成拆解标准作业书750份;
完成各种技术攻关39项,产生经济效益375万元;
完成车辆评价220余台次,输出报告320余份,参与编制评价规范28份,为公司节省了315万元研发经费;
在理论成果上获专利9项,发表论文4篇以及制作培训课程10份等等。这些刻苦钻研的成果是对他辛勤的付出给予的最好回报。
TWO
勇立潮头
敢为人先
全勇敢为人先,无惧困难和艰辛。即使成为了“高技能首席师”,全勇依然“哪里最难就往哪去”。他义无反顾地前往最热的地方吐鲁番、最冷的地方黑河、高海拔地区格尔木,在常人无法想象的恶劣气候下和一线标定匹配技术人员进行车辆测试、排放试验、数据收集、优化诊断和车辆维修等一系列工作。这就是“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工匠精神!
THREE
薪火相传
再建新帆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全勇对自己取得“累累硕果”,首先想到的是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于是,在2019年10月18日这一天,在全勇及乘用车技术中心、制造技术部、乘用车总装车间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全勇技能大师工作室”。该工作室主要工作内容为带徒传技、技术攻关、技能培训、技能推广等。
同时,全勇也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分享经验和成果。2021年1月获聘柳州职业技术学校产业导师,这让“薪火相传”不局限于公司内部,让更多即将从事制造业的学生能够接受到专业的知识培训。
FOUR
勇做第一个
吃螃蟹的人
在进行新产品B11车型开发时,全勇独自一人挑起了竞品车的拆解工作、对标分析以及车辆复原工作。B11车型拆解工程中,最难的一项是车门锁体的拆装。全勇一边查阅资料一边思考摸索,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拆装并弄清其结构原理,为B11锁体开发和新车型研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只是全勇众多”第一次“的缩影,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全勇日常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由于不断对对汽车进行纯手工的拆解和复原,全勇对整车一万多个零部件的结构和功能都烂熟于心,对于现有的产品,他总是勇于创新,尝试新的方案提升产品质量,在26年的职业生涯中,累计取得了创新制造1229个汽车零部件总成的佳绩。
底盘调校作业是生产汽车必经的工序,该项作业对技师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历年来公司都将此作业交与外国专家或第三方公司来开展。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全勇主动请缨,申请尝试自主调校。凭借对零部件状态的清晰认识和”快,准,好“的拆装手法,全勇在F600、CM7和SX3等多个车型的自主调校中发挥了主力作用。
在全勇的努力下,不仅解决了调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故障,还创建了地盘调校开发流程,形成《Q/LQB T-5004 乘用车底盘调校规范》。
第一次拆解竞品车、第一次自主进行底盘调校、第一次进行乘用车自主商品性评价,在全勇23年的职业生涯里,经历了很多的“第一次”,他用过硬的技能和毅力,为乘用车技术的提升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首席说
“我认为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热爱自己工作的职业精神。有工匠精神支撑,就能够耐得住清贫和寂寞,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职业技能的极致化,依靠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就能缔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为了实现中国成为智造强国的梦想,需要我们在各行各业弘扬“工匠精神”同时培养更多的各行各业的工匠。”
如今,“制造”正在向“智造”强力迈进,我们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选定一个目标,努力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不遗余力,精益求精,把每一个产品,当作工艺品一样精心雕刻。久而久之,就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在当前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我们每个员工发扬工匠精神,立足自己的岗位脚踏实地、攻坚克难,为企业发展、为个人的美好生活奋力拼搏。